日期:2025-09-24 13:18:23
节气配资怎么开户
秋平分昼夜
农院炊烟暖
秋
分
节
气
作为二十四节气中极具标志性的节气,秋分通常在公历9月22日至24日交节。《春秋繁露・阴阳出入上下篇》中记载:“秋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”此时太阳直射赤道,全球昼夜平分,此后北半球白昼渐短、黑夜渐长,气温缓缓下降,秋意愈发浓厚。
展开剩余86%田野间,玉米咧嘴笑、棉花白似雪,处处是丰收的盛景;街巷里,桂香浮动、落叶轻舞,满是秋日的浪漫。
01
物候现象
一候・雷始收声
夏至时雷声阵阵,是暑气旺盛的象征;到了秋分,随着阴气渐盛、阳气渐衰,雷声渐渐停歇。曾经划破天际的轰鸣,如今隐入云端,仿佛大自然收起了夏日的“呐喊”,转而进入宁静的秋日时光。秋日的天空更显澄澈高远,偶然间听见秋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、虫儿低吟浅唱的乐章,营造出温柔舒适的氛围,让人忍不住放慢脚步,沉醉在这份秋日的静谧之中。
二候・蛰虫坯户
“坯”即“培”,指昆虫开始用泥土封堵巢穴。随着气温逐渐降低,平日里活跃的小虫们开始为过冬做准备。它们忙碌地用泥土、枯叶“修缮”巢穴,将洞口封堵得严严实实,仿佛为自己打造了温暖的“越冬小屋”。墙角下、草丛中,那些小小的巢穴藏着生命的智慧,它们静静等待着春日的召唤,也为萧瑟的秋日增添了几分生机与趣味。
扫码获取模型
三候・水始涸
秋分时节,降水逐渐减少,加上气温下降导致蒸发减弱,河流、湖泊的水位慢慢下降,一些浅滩、沼泽也慢慢变得干涸(hé)。曾经波光粼粼的水面,如今多了几分清浅,岸边的芦苇、水草愈发清晰可见。偶尔有几只水鸟在浅水中觅食、嬉戏,为这略显沉静的水景增添了灵动之感。这不是萧瑟,而是水资源的循环调节,藏着秋日诗意。
02
传统民俗
秋分不仅是自然的节点,更是承载着千年文化的 “生活符号”,老祖宗留下的习俗,至今仍让这个节气充满烟火气。
吃秋菜
在岭南地区,秋分有“吃秋菜”的习俗。“秋菜”是一种当地常见的野苋菜,民间称之为“秋碧蒿”。秋分这天,村民们会结伴到田间采摘秋菜,回家后与鱼片一起煮汤,称为“秋汤”。民间认为喝秋汤能清热润燥、滋补身体,抵御秋日的干燥气候。
扫码获取模型
放风筝
秋分时节,天气晴朗,秋高气爽,是放风筝的好时机。大人带着孩子一起走出家门,来到空旷的田野或广场上放风筝。
风筝的样式多种多样,有展翅高飞的雄鹰、翩翩起舞的蝴蝶、栩栩如生的龙形等。人们一边奔跑着放飞风筝,一边默默许下心愿,希望风筝能带着自己的美好祝福飞向远方。当五彩斑斓的风筝在湛蓝的天空中翱翔,不仅装点了秋日的天空,也让人们的心情变得舒畅。
祭月
秋分曾是传统的“祭月节”,古人认为秋分这天“月最明”,便会在夜晚设案祭月,祈求日子顺遂平安。后来,祭月节逐渐与中秋节融合,但在部分地区,秋分祭月的习俗仍有保留。月光下,人们对着明月诉说心愿,将思念与期盼寄往天际。
粘雀子嘴
秋分时节,稻谷、玉米等作物陆续成熟,容易引来麻雀等鸟类啄食。为了保护粮食,民间有“粘雀子嘴”的习俗。农人们会用新收获的糯米做成汤圆,煮好后撒在田间地头。汤圆黏性大,麻雀啄食时会被粘住嘴巴,就无法破坏庄稼了。
扫码获取模型
03
古诗赏读
《晚情》——唐·杜甫
返照斜初彻,浮云薄未归。
江虹明远饮,峡雨落馀飞。
凫雁终高去,熊罴觉自肥。
秋分客尚在,竹露夕微微。
这首诗写意了秋分时节的傍晚景致。夕阳的余晖斜照大地,浮云轻薄尚未散去;江上的彩虹仿佛在远处饮水,峡谷间残留的雨水仍在飞溅。野鸭与大雁向高空飞去,熊罴因秋日觅食充足而显得肥壮。诗人客居他乡,恰逢秋分,傍晚竹枝上的露水微微闪烁,透着几分清冷。全诗既有秋日的壮阔,也藏着诗人的羁旅愁思,意境悠远。
《中秋对月》——唐·李频
秋分一夜停,阴魄最晶荧。
好是生沧海,徐看历杳冥。
层空疑洗色,万怪想潜形。
他夕无相类,晨鸡不可听。
诗人生动描绘了秋分时节中秋夜的月色美景。秋分这一夜,天气晴朗,月亮格外明亮晶莹。这轮明月仿佛诞生于苍茫的大海之上,缓缓升起,逐渐照亮遥远的天空。高远的天空仿佛被清洗过一般,格外洁净,世间万物在月光下都仿佛隐匿了踪迹。这样美好的月色,在其他夜晚难以见到,让人沉醉其中,连清晨的鸡叫声都不愿听闻,生怕打破这份宁静与美好。
《秋分》——宋·杨公远
屋头明月上,此夕又秋分。
千里人俱共,三杯酒自醺。
河清疑有水,夜永喜无云。
桂树婆娑影,天香满世间。
诗中勾勒出秋分夜的温馨景象。屋前的明月缓缓升起,今夜又到了秋分时节。千里之外的人们,此刻或许都在共赏这轮明月。诗人独自饮酒,不知不觉便已微醺。河水清澈见底,仿佛能看到水下的景象,漫长的夜晚因万里无云而让人感到欣喜。桂树的影子在月光下摇曳,桂花的香气弥漫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。全诗营造出一种宁静、祥和、温馨的氛围,让人感受到秋分夜的美好与惬意。
完配资怎么开户
发布于:北京市恒信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